德州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德州旅游网 > 夏津县旅游

夏津县简介

双孢菇简称蘑菇,又称白蘑菇、洋蘑菇。子实体是由菌盖、菌柄、菌褶、菌幕、菌环五部分组成。夏津县位于北纬36°55’—37°10′、东经115°45’—116°16′,地处鲁西北平原,北依德州,南邻聊城、临清,东连济南,西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与河北省相望。
    夏津县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古县志曰:左环马颊、右带卫河、古堤绕乎东南、沙河纵贯全境。唐、虞、夏、商、周属兖州,春秋战国为赵、齐、晋会盟之要津。西汉初设隃城, 西汉末王莽改隃为善陆,唐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改 为夏津。自设隃县至今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。
    全县东西长39公里,南北宽32公里,辖银城办、北城办、南城镇、东李镇、苏留庄镇、新盛店镇、郑保屯镇、白马湖镇、 雷集镇、宋楼镇`香赵庄镇、 双庙镇、 田庄乡、渡口驿乡10镇2乡2街道办事处507个行政村,总面积871.9平方公里,人口48万,其中农业人口44万,占总人口的91.7%,以汉族为主,占99.9%,另外有回、蒙、朝鲜、满等少数民族 夏津历史上文物古迹较多,著名古迹有:窦建德兵站遗址、三山井、玉石井、琉璃井、栗祁墓、白龙王庙汉墓、城隍庙、孔庙、地藏寺、岳庙等。黄河故道生态园,万木葱茏,鸢飞草长,胜景迷人。“将台雄风”、“梨园晓月”等名胜景点,更是让游人流连忘返,叹为观止。常 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有龙灯、彩车、旱船、高跷、架鼓、秧歌等。地方戏曲有哈哈腔、夏津小调;新民歌和剪纸艺术闻名省内外。夏津主要曲种有山东大鼓、河西大鼓等,吹打东是夏津民间娱乐形式之一。全县有影剧院两处 夏津地处黄河冲击平原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,坡降在1/5000-1/8000之间,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差10.5m。土地肥沃,光照充足,物产丰富。夏津县属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气候,四季变化明显。年平均气湿12.7℃,年极高气温41.7℃,极低气温零下22.5℃冷热、干湿明显。晚秋经常出现干旱,干旱对于喜温好光的棉花影响比其他作物小,这是夏津种植棉花历史悠久的气候原因。盛产棉花、杂果、地瓜、蔬菜等作物。棉花是夏津的特色作物,植棉历史悠久,素有“银夏津”之称。棉花产量曾两度突破百万担大关,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棉花出口基础县,列全国棉花百强县第54位。夏津县境内栽培以棉花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林果业是夏津县又一支柱产业,盛产苹果、梨、桃、杏、葡萄等十几个品种。老鸹枕头杏,馥郁醇美,世之珍品;夏津大桑葚,汁浓味甘,声名远馨,“杂果之乡”名副其实。近年来,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工业用材林发展迅猛,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。蔬菜种植有4个品种荣获全国绿色食品称号,被评为国家级三绿”工程示范县。畜牧改良和规模饲养成绩显著,大牲畜存栏量达到31万头,是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,苏留庄黄牛市场是鲁西北最大的黄牛专业市场,日交易量3000多头。
   夏津西有卫运河,东有马颊河两条河流,境内六五河纵贯全境;青年河、七一河、六马河、大沙河、城东干沟等14条主要河流纵横交错。夏津县降水经流大部分在7、8月份,其他月份基本不产生经流,或只产生微量经流。多年平均流量2720.3万立方米。全县共有土地130.79万亩, 可利用面积101.03亩。 夏津县按照“居弱图强,跨越前进,增加总量,重塑形象”的总体目标和“工业立县、民营富县、商贸活县、农业稳县”的基本布局,坚持“外力强县、科教兴县、依法治县、以德育县”的基本方略, 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,以人为本,创新发展,政治安定、社会稳定,经济跨越发展,社会全面进步,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“十五”计划,增幅均列全市前三位. 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。2004年完成GDP45.1亿元,增长22.3%;财政收入1.78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.08亿元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.1亿元,增长60%;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8个,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1个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5处,增加值16.1 亿元,产品销售收入62.4 亿元,利税7.4 亿元,分别增长73.8%、102.7 %、80.1 %;工业用电量3.1亿千瓦时,增长37.7%。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考核中,我县综合排名上升至第六位,其中民营经济发展居全市第一。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。三次产业比例为17∶53∶30 。全县棉纺企业达到87家,纺纱能力突破150万纱锭,纯棉纺能力居全国第二位。植物油加工已形成年加工棉籽150万吨的能力,约占全国的1/8。面粉年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,创单体能力和整体规模两个全省第一。双鸿、发达、永乐等9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。“发达”牌面粉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,并获国家“绿色无公害食品”称号。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,2002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家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28家,资产合计已达177925万元,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7000万元,同比增长25.4%。
 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趋势,增幅较大的有皮棉97623吨,同比增12.6%,植物油56495吨,同比增长49.7%。白酒4528吨,同比增长206.2%,纱25785吨,同比增长87.2%,胶版印刷纸15725吨,同比增长133%。轴承保持器214万套,同比增长140.4%,面粉428600吨,同比增长91.1%。
  产销衔接良好,经济效益稳步提高,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6229万元,同比增长50.51%,实现利税31327万元,同比增长66.13%,工业产品销售率99.57%,亏损面为11.27%,比上年增加7.14个百分点,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1.8%。
  棉纺、面粉加工、植物油加工、工艺品加工是夏津的三大特色产业。目前,全县棉花加工企业达188家,年加工能力400万担,棉纺企业达56家,纺纱能力达500万纱锭。各类织机2000多台,年可生产毛巾、浴巾、坯布5000多吨,服装2000万件套。面粉加工企业162家,日加工能力5000吨,其中日加工小麦500吨以上的企业4家,是京津及东北三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。植物油加工企业257家,日加工能力5000吨。工艺品加工以绢花、条柳编、木制工艺品、蜡制工艺品为主,加工企业108家,从业人员3万人,网点3900处,年实现出口交货值3.8亿元,产品销往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  泉林纸业集团夏津分公司、恒华公司、津华集团三大立县项目鼎足而立。双鸿、发达、振兴、永乐、天意、恒通、丰润等重点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,2002年末总数达8753户,从业人员34464人,注册资金6.0090亿元,上缴税金6669万元,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3.2%。
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,2002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家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28家,资产合计已达177925万元,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7000万元,同比增长25.4%。
 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趋势,增幅较大的有皮棉97623吨,同比增12.6%,植物油56495吨,同比增长49.7%。白酒4528吨,同比增长206.2%,纱25785吨,同比增长87.2%,胶版印刷纸15725吨,同比增长133%。轴承保持器214万套,同比增长140.4%,面粉428600吨,同比增长91.1%。
  产销衔接良好,经济效益稳步提高,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6229万元,同比增长50.51%,实现利税31327万元,同比增长66.13%,工业产品销售率99.57%,亏损面为11.27%,比上年增加7.14个百分点,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1.8%。
  棉纺、面粉加工、植物油加工、工艺品加工是夏津的三大特色产业。目前,全县棉花加工企业达188家,年加工能力400万担,棉纺企业达56家,纺纱能力达500万纱锭。各类织机2000多台,年可生产毛巾、浴巾、坯布5000多吨,服装2000万件套。面粉加工企业162家,日加工能力5000吨,其中日加工小麦500吨以上的企业4家,是京津及东北三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。植物油加工企业257家,日加工能力5000吨。工艺品加工以绢花、条柳编、木制工艺品、蜡制工艺品为主,加工企业108家,从业人员3万人,网点3900处,年实现出口交货值3.8亿元,产品销往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  泉林纸业集团夏津分公司、恒华公司、津华集团三大立县项目鼎足而立。双鸿、发达、振兴、永乐、天意、恒通、丰润等重点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,2002年末总数达8753户,从业人员34464人,注册资金6.0090亿元,上缴税金6669万元,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3.2%。
     三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8元,增长9.8%;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637元,增长12.6%,民营企业职工收入大幅增加,年平均工资达到7200元;全县居民储蓄余额20.7亿元,增长19.6%。
  两大“天字号”工程发展再掀新高潮。民营经济总量继续膨胀,总户数达到1.2万户,从业人员5.2万人,注册资金13.4亿元。2004年共引进项目260个,其中,过5000万元项目15个。2003年引进的计划投资16.5亿元、总生产能力为80万纱锭的华芳集团3号车间已经完工投产,对棉花产业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。泉林、恒华、津华、发达、永乐、振兴等骨干企业继续膨胀规模,按照“统一建设、分散经营、协作配套、集约发展”的原则,启动了占地500亩的彩虹织布服装工业园,新上织布服装项目15个,比分户建设节约土地700亩、资金8000万元,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。
  农民增收条件更加完善。植棉65万亩,总产120万担,面积、产量再度膨胀;粮食收获面积40万亩,总产16万吨,优质专用小麦比重达到30%;植树400万株,成活率98%;大牲畜存栏31万头,畜牧改良和规模饲养成绩显著。全县新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0个,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,发达面粉公司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县种子总公司与新疆西域种业合作成立山东西域种业公司,种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全县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.5万亩,生产良种1.5万吨。政策性增收明显,“一号文件”得到较好落实,粮食直补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,全县发放粮食补贴322.1万元;农业税费进一步降低,全县减收农业税及附加2358.1万元,人均减负55.8元。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,全年完成中低产田开发1万亩,扶贫开发3000亩,土地整理1万亩,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910万元,完成土方235万立方,节水工程6000亩,引水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。计划投资1.2亿元、占地2947亩、设计库容为990万立方米的夏津平原水库已完成投资1400万元,取土方130 万立方。投资100万元,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,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。投资1200万元,拓展新建开发区道路4条,绿化了城栾路、文化路等主要街道。投资9000万元,完成德商公路夏津段南段建设,改造建设农村公路269公里。村村通工程取得重大成果,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109公里,507个行政村已有505个通上了油路,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基本实现,村村通有线电视正在建设当中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运行,热电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。
  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在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征地、拆迁、农村宅基纠纷等问题上,依法操作,公正透明,维护了各方利益,行政复议案件由2003年的14件下降到3件。乡镇机构改革实现无震荡操作,清退、分流人员971人,精减39.9%。“平安夏津”建设成效显著,社会治安体系更加完善,突发案件处置及时,年内重案、命案破案率达99%以上。安全生产工作警钟常鸣,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。
八是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2004年净输入县外劳动力3276人,涉及八省五十六县。义务教育优先地位得到保障,师资力量得到加强,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%。高考本科录取393人,其中重点本科106人,为历年之最。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,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。计划生育集中整治和“关爱女孩行动”成效显著,计划生育率达到99.6%。
  社会进一步繁荣昌盛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.9亿元,增长19%;全县移动电话达到9万部;全县私人轿车6000多辆,运输车辆有2100多辆,其中新增斯太尔、欧曼等大型货车350多辆,货运能力达到600多万吨;新增住房面积21万平方米,每平米价格平均1100元左右,全县住房贷款近亿元,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初具规模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   总体战略决策中的基本布局:工业立县 民营富县 商贸活县 农业稳县
    总体战略决策中的基本方略:外力强县   科教兴县   依法治县  以德育县
   思路:以大上工业、提升民营、振兴三产、调优农业为重点,以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科技创新为动力,加大投入,优化结构,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繁荣。
   目标:三年工作一年干,三年达到全省中等县
  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039万元,同比增长19.5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73017万元,同比增长6.5%,第二产业增加值138016万元,同比增长32.5%,第三产业增加值99006万元,同比增长14%。
    第一、二、三产业结构为23.6、44.5、31.9。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4.7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下降0.5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上升5.2个百分点。
    2002年,全县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民营工业企业42个,1000万元以上的17个,宋楼、夏津镇、双庙、田庄都有投入过2000万元的项目上马,双鸿、发达、振兴、永乐、天意、恒通、丰润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综合贡献越来越大。年末民营经济户数达8753户,吸纳从业人员34464人,注册资金60090万元,上缴税金6669万元,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3.2%。    夏津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民风淳厚,政通人和。选择了夏津你就选择了成功,尊贵的国内外各界朋友,48万夏津人民衷心祝愿您在夏津这片热土上,获得真诚的友谊、伟大的成功和丰厚的回报。   

夏津县美食

·珍珠琪 ·银丝面 ·夏津布袋鸡

夏津县特产

白玉鸟,又名芙蓉鸟、金丝雀。分黄、白两种,毛色纯白、赤眼凤头者为上品。鸣声婉啭,清脆悦耳,为珍贵观赏鸟。 黄牛,苏留庄黄牛专业市场设施齐全、服务周到,有十七个省市、自治区120多个县区的客商前来贸易,日上市量达10000头,年成交量30万头,是冀鲁豫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。 夏津银丝面,又名龙凤面,原为雷集乡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,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。

夏津县旅游特色

黄河故道森林公园:是老黄河之遗迹,位于夏津县城东北15公里处,面积5200公顷, 东西宽7公里,南北长8.3公里。 森林覆盖率51.8%,其中林地800公顷,果园1400公顷,四旁及林网绿化面积466.67公顷。公园内沙丘连绵起伏,蓊郁苍翠,林木资源有40科62属118种,梨、杏、桃、枣、桑椹、苹果、柿等经济林木遍布全园。古树名木群立,又可称“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”。林果交互错落,形成了一条条自然变幻绿色屏障。春天公园百花齐放,蜂飞蝶舞;夏时绿树成荫,凉爽宜人;秋天果香袭人,红黄相映;冬日白雪皑皑,银龙腾浪;既有“义合香雪”、“茫沙烟雨”、“苍桑雾霭”、“锦屏落玉”之景观,又有“十样龙枣”、“卧龙”、“古柿树”古树名木;更有“点将台”、“石庄古井”、“古邬书院”等名胜古迹。 大云寺遗址:位于今东李镇张法寺村东南。始建于金,后因年歉兵,迄于元末,殿宇倾屺几尽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法师张福广(掖单人)来此经营重修。至明天顺癸未(1463)竣工,历时70余年,始成煌煌大寺,共建各式大殿一十八座。“三佛、护法、大悲、五百罗汉、金刚”诸神象俱全。憎房、仓库、浴室、后房等配套设施无一不备。“栋宇鲜丽,金光流映,煌然为东藩伟观”(清《夏津县志》艺文志。盛时僧众达百余人,为方圆数百里名刹,明山东提学使沈钟有诗赞日:当然梵刹夏津东,万木丛深一径通。满路飞香三数里,绕檐鸣铎半虚空。回翔鹳鹤翩翩下,导引袈裟个个同。除却灵岩堪伯仲,其它琐琐敢争雄?后因年湮日久,世事沧桑,殿宇倾屺,僧众散归,时至民国23年(1934)左右,其建筑已被拆除殆尽。现在其址仍瓦砾遍地,常有祭祀的陶瓷器皿出土。当地人有仍有“大图”、“塔坟”等地名称谓。 孔庙:位于县城老东门内(现县委党校所在地),始建于南宋大定年间。明嘉靖《夏津县志》记载:“先师庙五间,东庑十二间,西庑如之,南戟门九间,又南棂星门三间,东西两庑之南角门各一,庙之东北祠启圣公,南祠名宦,又南祠乡贤各三间。”历代曾多次修缮。最后一次修缮于1942年。至50年代切,尚有大成殿、南戟门、东西两庑等建筑。今仅存大成殿。大成殿座北朝南,进深3间(13.2米),东西宽5间(19.65米),高9.4米,绿色和黄色琉璃瓦歇山顶,大脊两端各饰螭头,垂脊和四个冀角飞檐各饰避火动物。殿顶木构架,殿内8根直径45厘米的圆柱,周围16根30厘米的圆柱。檐下四周共有云头斗拱38个,局部可见彩绘痕迹。由于历代修缮,殿内大柱和柱础仍为宋代之物,余者均已更替。1982年,山东省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对大成殿进行了全面勘测,认为该殿是省内建筑时间较早、建筑结构较完整的一座大殿,有保留和研究价值。今大成殿已破败不堪。 千亩梨园景区: 该梨园始建于1874年,现存总面积约800亩,树龄150年以上古树2000余株,其中,千年梨树王更是华北精品。目前梨树品种有鸭梨、雪花、棠梨、香酥、红万九、九五香、晚三吉等20余种,年产果品近万斤,畅销京津及南方诸城。 千亩槐树林区:该区总面积800余亩,以槐树为主,间杂松树,柏树,林内地是绵延起伏,树林枝繁叶茂,林间小路交错互通,蜿蜒于层叠槐洞,加之鲜花绿草、鸟语花香,神秘、幽静尽显原始森林风貌,素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美誉,堪称人间仙境。
德州旅游:
德州市旅游 乐陵市旅游 临邑县旅游 陵县旅游 宁津县旅游 平原县旅游 齐河县旅游 庆云县旅游 武城县旅游 夏津县旅游 禹城市旅游